冬至。好個美麗的名詞。喜歡冬天的人,美得甚至可以拿它來慶祝,白擰擰的大湯圓,象徵團聚、追尋心靈的圓滿。
高雄是個移民色彩濃烈的城市,父親那邊係從屏東客家聚落北移的家族旁支;母親這邊則是典型閔南家庭從嘉南平原南轉而來。從小,清明跟著閔南人習俗水燙菜料包「潤餅告」讓春氣肚裡盤旋;冬至時則一早先拜甜圓仔撫慰先人,會放點桂圓,午餐桌上,再以暖心暖胃的「客家鹹湯圓」作結。跟著節氣,送舊迎新。
鹹湯圓係出自阿嬤巧手,雖年事已高仍堅持親力親為,一派客家人的硬頸;市場泰半直接以生肉入餡,但客家人必定先把肉餡以油蔥酥炒香,這樣包進糯米糰子後下鍋可減少水滾的時間讓皮的口感更彈Q。熬一鍋大骨湯,傳統客家作法還會另外爆香泡好切絲的香菇和蝦米,後倒入大骨湯中續滾,整鍋湯水油潤鹹香,與時俱進了,這樣吃太油膩,爆香的炒料可以減到最少,待湯圓浮起,下幾把茼蒿水燙個幾秒即撈起,菜葉沾染了湯水變得翠綠油亮,它會帶來清爽,那讓味蕾得以平衡,湯圓上再綴撒些冬菜提味。
一口咬下,軟糯的外皮牽拉出弧型垂墜的白細絲,肉末滾滾而來,油蔥香混著熱湯宣騰的煙氣,還有茼蒿特殊的菜香,喝著喝著也就溫暖了。